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最新印發的《廣東省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廣東将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實施異地務工人員入戶城鎮積分制。值得注意的是,農民進城市民化後,原有的農地、宅基地等該如何處理?《規劃》提出,允許轉戶農民在自願基礎上通過市場流轉方式出讓承包地、房屋、合規面積的宅基地并獲得财産收益。專家表示,盡管《規劃》隻是一個指導性文件,但說明宅基地流轉的方向已經明确。
截至“十一五”期末,廣東城鎮化率達66 .2%,比“十五”期末提高了5 .5個百分點;而根據《規劃》,到2015年更預計達到70%。城鎮化率穩步提高的背後是大量農民“洗腳上田”。但客觀來看,受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因素影響,目前農民進城後實現徹底的“市民化”障礙不小。一方面農民手中沒錢,買不起商品房,很難在城市紮根;另一方面老家的土地、房屋卻抛荒、閑置。如何解除農村勞動力進城落戶的後顧之憂,特别是防止出現農民“手中無錢,腳下無地”的現象,是當前新型城鎮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規劃》将“允許轉戶農民在自願基礎上通過市場流轉方式出讓承包地、房屋、合規面積的宅基地并獲得财産收益”,傳遞出解決上述問題的強烈信号。業内人士分析,允許轉戶農民在自願基礎上通過市場流轉方式出讓承包地恰好配合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勵“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的要求;而房屋、宅基地的流轉在現行土地法的框架下則更具突破性。
業内人士表示,要真正實現農民房屋、宅基地的流轉,目前尚有不少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完成房屋及宅基地的确權發證;廣東也需要向中央争取相關試點,并出台相應的法規政策。
省住建廳和省國土廳有關負責人昨日接受南方日報獨家采訪表示,廣東準備盡快出台宅基地管理辦法,以保護農民合法權益,“《規劃》傳達的信息可以理解為探索轉戶農民宅基地的正常退出機制,可能先在一定範圍———如本鎮、本集體内部試行流轉,但目前并沒有明确時間表”。